安顺武庙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安顺武庙文庙是什么景点值得去玩吗和安顺武庙游玩攻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安顺武庙文庙是什么景点值得去玩吗以及安顺武庙游玩攻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安顺武庙文庙是什么景点值得去玩吗
  2. 安顺最漂亮的建筑有哪些
  3. 安顺寺庙排名
  4. 安顺周边寺庙

安顺武庙文庙是什么景点值得去玩吗

安顺文庙武庙是安顺市区的两处人文景点,最能代表安顺市的文化底蕴,武庙基本上是原址上重修,文庙保存比较完整,是全国文化建筑保护单位,是值得一去的,尤其喜欢古建筑的人更要去。

1、安顺文庙

又名“府学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顺城区东北隅之黉学坝,始建于明宣德八年(公元1443年),历经明清两季多次增修重建,始成今貌。文庙现存建筑占地面积8750平米,是一组建制齐备、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国内遗存不多而且保管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庙建筑,也是贵州最具人文价值的旅游景观。

安顺文庙建筑群以石雕艺术为主要特色,石壁、石柱、石坊、石栏等石构件上,或平雕、或浮雕,或透雕;或粗犷,或细腻,或稳健;或人物,或鸟兽,或花草,一件件构图灵巧,内涵深刻,结构独特,技艺高超的石雕作品无一件不引人入胜,恍若一座古代石雕艺术陈列馆,透射出文庙的精美与华丽,六百年沧桑,更显出它的古朴和典雅。尤其大成殿明间前两根云龙石柱可谓叫绝。卷云飘忽长空,游龙若隐若现,似轻柔漫舞之态,呈力拔千钧之势,龙身顶天立地,龙须弹指可折,实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龙柱采用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石雕技艺,以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造形,赋予了冰冷的石头强烈的运动感和永恒的生命力。其技艺之精湛,今中外古建专家、艺术家惊叹,誉为中国龙柱的“巅峰之作”,实不为过,誉为“国宝”,当之无愧。

2、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为武庙。在民国八年(1919年)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安顺武庙的正式开放,为黔中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亮点!安顺武庙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安顺武庙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毁损。到2000年前后,安顺武庙仅存观音楼、大殿及两厢,所存武庙建筑破损残缺。安顺市文化文物部门历时十年有余,不断向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争取修缮专项资金,公开面向社会引入民营资金,观音楼、大殿及大殿后两厢始得全面维修,整个安顺武庙才得以修缮复原。

安顺最漂亮的建筑有哪些

1.安顺云峰八寨屯堡

云峰八寨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的十八公里处。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

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宜人居又利巷战,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八寨中的云山屯、本寨,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还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探索神奇多彩贵州,寻觅迷失云峰屯堡追逐六百年前的军屯文化,寻找大汉民族的遗留部落领略美丽山水间蕴藏的大明遗风发现之旅,带你走进历经六百年被遗忘的文明―云峰八寨[游]大明遗址古军屯商屯历史风貌[看]中国唯一的屯堡文化博物馆[食]正宗屯堡农家饭菜、特色小吃[品]屯堡人家密制大碗驿茶[观]大型实景历史剧“大明屯堡”歌舞精品[购]屯堡人家手工艺品、贵州生态绿色产品[娱]体验当年的盛事场景、民风民俗[宿]青山环抱之古驿站客店。

2.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北之黉学坝,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经明、清两朝累次复建增修,遂臻完备。安顺文庙的修建,开启了黔中六百年的兴学历程。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文庙依“孔明丘”的缓坡而建,按规制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形成了一座典制齐备、布局严谨、捭阖有致、工艺精巧绝伦的府级文庙。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文庙的历史原貌。是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

安顺文庙保存建筑22处。

文庙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门屏。文庙进门处有“礼门”、“义路”,分别为垂花门。“礼门”、“义路”间,耸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墙,称“宫墙”,上方横额书刻“宫墙数仞”四字,宫墙左侧脚下,竖一块条形石碑,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称为“下马碑”。

府文庙共有四进。第一进分上下两院。由于就坡而建,四进建筑物也随之升高。入得文庙正门至第一院落,内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在古代,凡中秀才得从石桥上过,名“游泮”。

第二进大院东西两端,分别建一幢单间重檐歇山顶亭阁,称“桂香阁”,“尊经阁”。是祭祀时张榜公布祭孔官员名单处。

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两庑和大成门合围而成的一座四合院。两条石龙宛如从天而降,龙身时隐时现,龙首遥相呼应,栩栩如生。柱础石狮为雌雄二狮,雄狮足蹬绣球,雌狮怀哺幼狮,口含铜铃。它们与大成门外的另两根石龙柱,同被称为“文庙四大石雕瑰宝”。

大成殿前廊檐墙处,左右开一门,第四进由此进入。院中原有“崇圣祠”已毁。

3.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为武庙。在民国八年(1919年)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安顺武庙的正式开放,为黔中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亮点!安顺武庙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武庙之石柱,古人何地开采,如何运输、如何构建,至今仍是一大谜,亦是武庙引人遐想之处。

由于历史的原因,安顺武庙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毁损。到2000年前后,安顺武庙仅存观音楼、大殿及两厢,所存武庙建筑破损残缺。在原安顺地委、行署以及撤地设市后的安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市文化文物工作者艰苦不懈的努力,并得到市相关部门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倾力帮助,才得以顺利撤除原安顺邮电大楼,搬出原地区医院十余户住户。由于我市地方财政资金十分有限,为恢复安顺武庙原貌,我市文化文物部门历时十年有余,不断向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争取修缮专项资金,公开面向社会引入民营资金,观音楼、大殿及大殿后两厢始得全面维修,整个安顺武庙才得以修缮复原。

根据民间的传说,安顺有99座庙、99口井,就目前保存下来的文庙、武庙、东林寺、火神庙、猪儿庙等来看,其殿柱均是用白棉整石做成,其中,以武庙大殿那根14米的整石最长。胡馆长还说,安顺历来出产白棉石材,就是现在城区周边仍有好几家石材厂,可见当时建造这些庙宇应是就地取材,但当时是通过何种方式运送这些笨重石材却不得而知。

4.安顺廊桥建筑

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的合江亭旁,横跨南河,安顺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建筑踪迹可以追溯到元代。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安顺廊桥是他印象中较为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二十一世纪初,安顺桥几经修建才得以恢复其大致的原貌。直到2000年成都府南河工程指挥部重新设计建造,经过三年地精心雕琢,崭新的安顺廊桥于2003年8月3日亮相。

安顺廊桥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现在还无从考证,关于它的最确切记载,在清朝康熙初年,安顺桥被称为虹桥。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桥身破败,桥体岌岌可危,当时的华阳县令安洪德便发动民众,重新修筑了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安顺桥,意在求个平安顺利的好兆头。风雨三百年后,安顺桥被一场罕见的洪灾冲毁。二十一世纪初,安顺桥几经修建才得以恢复其大致的原貌。

这座桥全长81米宽6米,有着明清风格。桥面通道及栏杆均由青石制成,桥栏杆上雕有梅,兰,竹,菊等代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图案,桥墩上配有两个水兽镇桥。桥的两侧各有一座仿古牌坊,桥面和牌坊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曲栏回廊,高度浓缩了中国民族建筑风格之精华。

现在的安顺廊桥已不仅仅是方便人们过河的“天堑”,聪明的成都人在廊桥内搭建了高档的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在给来往的中外游人带来古色古香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赋予了它新的作用和意义,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行人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桥。

5.圆通寺

安顺圆通寺,位于今天安顺老城城南偏西新大十字中心西秀山麓,西秀塔下,坐南朝北,建于元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安顺市城内历史上最早的寺院,在安顺民间流传有“先有圆通寺,后有安顺城”之说。安顺圆通寺除了历史早外,更重要是殿内的三尊大佛,庄严雄伟。安顺府志曰:“中供三佛像,象前侍立阿难迦叶、皆丈六金身,佛像之巨,可比例而知,像后圆光高可五丈,阔可三丈有奇,诸天罗列,世观也。”过去的安顺圆通寺不但如此,而且也是当时贵州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安顺府志记载:“圆通寺造端宏大,殿宇巍峨,“山门五间,二层五间,正殿九楹,后殿则为观音楼,山门门外额曰‘圆通古寺’,山门背面刻有‘黔境第一山’之字句。又圆通寺建于元季,明太祖敕刘基、沐英,康茂才等扩建”。故安顺圆通寺又是明朝时期黔中皇家古刹。

由于历史原因,安顺圆通寺遭受毁坏,仅存白塔和大殿残架。改革开放后,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圆通寺得以落实政策,特别是寺内三尊大佛的恢复,实在是来之不易。

安顺圆通寺的三尊大佛过去在安顺城内相当有名,无论从工匠的工艺,比例的协调,高度的雄伟,还是三尊大佛神奇、感应、灵验上,都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凡是安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提到圆通寺的三尊大佛,他们都会赞不绝口,顶礼膜拜,非常留念。一位叫管阳猛的老工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写有《回忆中的圆通寺》的文章在安顺晚报上登载,其中大量的篇幅都在描写三尊大佛。圆通寺现在的三尊大佛是根据安顺佛教界老人们的回忆,四处收集资料,历时一年多时间,最后找到山西平遥宋元时期双林寺里的三尊大佛与安顺老人回忆的三尊大佛相一致的资料——大佛均戴天冠一佛三身。对此,安顺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认为,圆通寺的三尊大佛能按照山西双林寺古存的三尊大佛来塑,这一决策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在明朝朱元璋称帝所派的屯军不只是安顺,而山西平遥也有屯军,当时的屯军对佛教皆有信仰,故圆通寺被毁的三尊大佛,可能是和山西平遥元宋时间三尊大佛同出一辙。今天的三尊大佛高7.8米,天戴天冠,手持法印,面容圆满慈祥,此三尊大佛不是现在常说“横三世”“竖三世”“东方三圣”“西方三圣”等,而是佛的一佛三身(佛学中比较深的理论:佛有法报化三身)。三身佛的造型在全国都少见。可见安顺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中间一尊是圆满极身卢舍那佛,左边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右边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与管阳猛在圆通寺的回忆中,说过去圆通寺的三尊大佛一佛化三身是一致的。

如今的圆通寺有牌房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右边部厢房、大殿有现存古石柱28根,其建筑手法古老,技艺精湛,艺术构建有驼峰雀替、角背、梁头雕刻等,每根石柱高达十多米,最高的有十七八米,都是整石所制,这么多的石柱,每根石柱的重量有几吨重,在当时科学不发达、交通不方便,劳动力较少的社会环境下又是怎么来完成这一工程,确实让今天的人们难以回答,柱身上还有历史留下的创伤和痕迹,都无不叙说圆通寺古老历史。

安顺圆通寺,是弘泽老和尚开山创建,据安顺府志载:“属临济正宗,相继有戒章、圆经、深恒、悟心、会通等”老和尚住锡于该寺,还代有天希、悯觉、定安等老和尚也曾住锡于此,原来达宽老和尚也是圆通寺的僧人,“文革”遭到破坏后佛教活动被迫终止,僧人离寺,今天圆通寺又住进了僧人,寺院早晚的钟声,又开始向安顺城传送着和谐、平等、祥和、智慧的福音。

6.王若飞故居

安顺市中华北路174号的王若飞故居,占地1900平方米.清代早期建筑,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正房、南北厢房和对厅房组成的明清四合院,院内铺以红板壁、木窗户、石级阶梯,设有石砌花坛、鱼池等,全屋属于木结构小青瓦建筑,颇具古朴雅致之风。故居匾牌由聂荣臻元帅题写。

南北厢房里陈设着部分王氏祖传清代家具实物及王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的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分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

故居旁边新落成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以“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作为布展主线,展览图片资料125幅,实物资料47件,辅以现代声光技术、多媒体和绘画雕塑艺术等形式,更为直观和全面地展现王若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

王若飞故居于2008年4月20日起正式对外免费参观。

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内若飞大道北道中段东侧。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具有清代民居风格。现存部份家具实物及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份国民党要员、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王若飞故居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诞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故居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厢、北厢、对厅房等建筑组成,是典型建筑均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建筑年代为清代早期,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

1982年2月,为纪念王若飞同志,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王若飞故居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2月,国家十三个部办委公布王若飞故居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故居的南厢房、北厢房和对厅房曾划归房管部门管理,由此,住进了几户外姓人家。但不时有人前来故居凭吊,寻找烈士的踪迹。当地政府考虑参观故居等因素,几户人家又搬出,恢复故居旧貌。“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大批老红军、老干部、老革命被打倒,故居又变得冷清凄寂。直到1986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安顺人民的骄子王若飞,成千上万父老乡亲和少年儿童,纷纷踊跃捐款,在烈士家乡的虹山湖畔为若飞塑了一尊大理石雕像,供后人参观瞻仰。

1991年,在王若飞遇难45周年之际,家乡政府又一次拨专款对王若飞故居进行修缮,并派专人外出收集王若飞史料,对故居进行布展陈列,让世世代代永远缅怀烈士的伟绩。并把4月8日确定为王若飞故居的开馆日。这天,中共中央和省地市各级领导、王若飞生前战友、亲属共计三百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王若飞故居。聂荣臻元帅为故居的开馆还亲笔题写了故居匾额。中央领导李鹏、王震、薄一波等送来了为故居开馆的亲笔题词。中央和省、地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5年,在若飞同志遇难59周年之际,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关心若飞故居工作,多次到故居开展工作调研,再次派专人外出收集有关王若飞史料,并在4月8日之前,对若飞故居的陈列布展重新调整,进一步充实、丰富展陈内容,发挥王若飞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功能。经过改版、调整,王若飞故居现展出王若飞同志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125幅,实物资料57件。待王若飞陈列馆建成后,将有更多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后人。

安顺寺庙排名

文庙、武庙、云鹫山、天台山

安顺周边寺庙

文庙、武庙、东林寺、清泰庵、…

关于安顺武庙文庙是什么景点值得去玩吗,安顺武庙游玩攻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启安顺的 时光隧道 文庙和武庙就是钥匙